面对外国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如何准确“传情达意”?
 

提供专业、可靠、便捷的全方位语言服务

真诚地帮助客户繁荣国际化业务


前言

文学作品翻译中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保证作品翻译准确性的基础,也是提升作品翻译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导致读者理解偏差,在翻译文学作品中,译者需要合理分析外国文化和国内文化差异,有效进行文化融合,使翻译效果达到最佳。




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不仅是世界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各国交流与理解的需要。在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利,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运用一些网络社交软件都会遇到些许的外国人,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对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表现在文学翻译中,就是译者必须能够准确理解源语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和文化含义。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将源语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递给目标语读者,使读者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基础上感受到深层次的文化魅力



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主要体现


从广义上讲,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或民族由于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不同而产生的对事物、事件或人物等的理解和看法,主要体现在词汇、概念和认知上。而在文学翻译中,这些文化差异的体现主要是在词汇运用、思维模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

首先,在词汇运用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种事物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想象,因此译者需要了解词汇的相关背景,进而了解词汇的实际含义。

例如:

“西风 ”和“东风 ”,在汉语当中,经常将东风当作褒义词,如《三国演义》当中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里的东风代表的是首要条件。而在英国、日本等国家,他们主要依靠岛屿生活,经常吹的是温暖湿润的西风,可能会比较难理解汉语“东风”的重要性。

例如

“红色”,在西方表达的是暴力、血腥;而在中国则代表欢乐、喜庆。

其次,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三观,他们的思维模式存在很大区别,人们都会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例如:

在表因果关系的复合句中,汉语习惯先因后果,英语则喜欢先果后因。

在鲁迅的《祝福》中 “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佣的女工,大底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柳无垢英译为 “ My aunt was the only one who will spoke of XiangLin‘s wife. This was because most of the maids taken on afterwards turned out to be lazy or greedy or both,none of them giving satisfaction.”

英文调整了中文的因果顺序,会更符合英美人的思维方式。

再次,中国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重家庭和血缘关系,人们对集体有很强的归属感;西方则受个人主义影响较大,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翻译中,译者需要对中西之间的思维差异进行充分解读。

例如:

在日常交流中,中国人常用 “我们 ”作为主语,而西方人多用 “I”作为主语。

在文学上,中国许多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家》、《红楼梦》等都围绕家族故事展开;而许多英美文学作品却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拜伦式英雄和海明威式英雄便是个人主义的典型代表。

最后,宗教文化是构成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是指民族的宗教意识、信仰等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宗教文化,涉及到的宗教相关词汇也都有其特殊意义。有的概念可以直接找到对等的目的语概念,可以原汁原味翻译出来;但有的即使可以找到对等概念,也不意味着直接对等方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需要考虑人物、故事背景、读者感受等;而有的可能在目的语中根本找不到对等的概念,或者是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对等”概念。总之,翻译者在决定翻译策略的时候需要尽量做到考虑周全。

例如:

《圣经》中的 “beat swords into plowshares”,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中文的习语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前半部分“放下屠刀 ”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与英语意义一致,但后半部分的“立地成佛”是指即使屠杀颇多,一旦悔过自新,即可成佛。而与“beat swords into plowshares”更对应的概念是“化剑为犁 ”、“化干戈为玉帛 ”,是劝导停止战争,保护和平。



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原则

· 求同存异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这些是翻译文学作品时不可避免的因素。若译文读者在阅读时的反应能够与原著读者的阅读反应一致,说明该翻译工作非常成功。可见,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在原作基础上,重点突出原文的思想感情,不过分追求某一方面,既要保证文章阅读时的通顺性,又要使得文章风韵犹存,中心思想饱满

· 创造性对等

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精神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对作品进行解读、分析,认真地研究原作内容和表达方式,对原语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重组,然后根据目标语读者对译文内容的接受程度,以及读者对译文风格的要求进行创造性对等。

· 遵循原文情境

在翻译中,强调以原语言与原文作者为基础,打破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翻译,或在翻译中以通透、流畅的风格,淡化原文异国情调的陌生感,为读者提供一种更加符合目的语国家的翻译方式将读者带入到外国的情境中,又能够以本土思维理解文章内涵,不背离原文主旨内容



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对策


01

正确分析文学体裁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首先明确所翻译文本的文学体裁类别,并能够区分各种文学体裁的主要特点,然后在翻译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文学体裁采用不同的文学翻译技巧。

例如:

在英语文学体裁通常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与科技应用文等,其中对小说、散文与诗歌而言,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较多,都属于作者的独立创作作品,所表现出的文学性与艺术性较为突出。翻译这一系列文学作品时,需要对其文化氛围、文化背景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而对于科技应用文类的作品翻译,则必须对文中的专用术语与科技词汇进行准确翻译。

02

运用动态对等概念

动态对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以及文体对等。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可以先进行词句的翻译,翻译完成后,要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通读,使其能清晰表达作者的意思,并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如:

“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如果按照词句的字面意思翻译,就是“好的羽毛造就好看的鸟”,虽然读者也能自行结合相关知识理解,但难免有些生硬,如果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就可以翻译为“好鸟要靠好羽毛”,或者也可以根据整体的文本风格翻译为中文中意思很接近的 “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或 “三分人才,七分打扮 ”。

03

科学运用创造性手段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作品进行全面剖析,理解其深层次含义,并挖掘其中隐喻的内容。尤其是在进行诗歌以及小说等作品翻译时,译者需要体会作者的思维。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创造性,如果不能运用创造性手段,会存在语言表达不贴切,翻译不合理等现象,不利于翻译质量的提升。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作为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主体,译者不仅要对源语和目标语有足够的了解,还要有较强的文化意识。译者只有熟悉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才能准确做到作品的“传情达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雅瑞思翻译

雅瑞思是一家具有中国领先水平的多语言服务方案提供商,为众多拥有国际业务的知名企业提供翻译和本地化解决方案。翻译及本地化服务领域涉及游戏、影视媒体、营销广告、生命科学、金融、软件、翻译技术培训、机械制造、国际工程、法律,翻译语种涵盖全球130多种语言。

官网:http://www.yarace.com/

电话:0731-85160593

邮箱:info@yarace.com




信达雅,逐瑞境,思无界

KEEP WORK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